close

20170116142115_8.jpg

《我不是潘金蓮》

 

  今年第53屆金馬獎的金馬影展,我以最後一部電影是以「我不是潘金蓮」畫下句點。影片放映完畢的映後座談,應該是我有史以來參加過最晚的一次,居然晚到沒有捷運可以回家,害我只好搭uber。不過

,留下來卻是值得的,映後座談來了導演馮小剛、女主角范冰冰、音樂杜薇,雖然范冰冰的顏質吸引了整場目光焦點,但馮小剛導演的一番話,卻讓鎂光燈聚焦在他身上。

 

  我印象中大多數的導演,除了觀眾提問之外,很少會主動提及許多想法與理念,但馮小剛導演卻拋出許多理念,即使是一個在片場打混多年的老鳥,但仍可以感受到對於電影的一種熱情與熱愛。我記得馮小剛導演說,近年來很多新秀導演的處女作,都在影片中表達自己的理念與態度,反觀他自己本身,第一次拍電影卻執著於模仿好萊塢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。但隨著時間的累積,經驗已經成為一種束縛,框架自己的發展,所以這次馮小剛導演跳出那個侷限,打算重拍自己的處女作,也讓我們看到一齣令人驚豔的電影。

 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以 下 有 雷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 

  故事是敘述女主角李雪蓮(范冰冰 飾)是一名鄉下的農春婦女,原本和丈夫秦玉河假離婚來獲得房產。沒想到假離婚變成真離婚,而丈夫也另娶老婆。受到冤屈的李雪蓮,想去法院判定之前的離婚是假的,然後恢復夫妻關係,接著她再跟丈夫真離婚。但法院判決離婚是有效的,於是不服判決的李雪蓮,一路找上了縣長、市長申冤,不僅申冤不成,甚至還被秦玉河還罵她是潘金蓮。生氣的李雪蓮,就一路告到了北京去。就這樣來來回回了許多年,在第十年李雪蓮抵達北京時,意外得知秦玉河死於意外,他也感覺突然失去了申訴和生活的目的,想自殺的他被一名果農給勸住了。之後,遇到了10年前被撤職的前縣長,李雪蓮向他講述了假離婚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生第二胎,但前夫秦玉河卻反悔,且肚中的第二胎也流產,因此她不停伸冤的原因就是為了死去的胎兒爭口氣。

 

  本片最引人注目的,莫過於畫面的呈現。跳脫以往長方形的銀幕,改採取圓形或正方形的構圖形式呈現,整體視覺感受別有一番風味。導演說,這個故事是一個相當中國的故事,在別的地區基本上是不會有這樣的一個故事產生,而採用圓形還呈現,更能夠突現濃濃的中國風。圓形與方形的交替,其實從很多不同影評人的角度來看,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與理解,導演說在之前的映後座談,回答這個問題都可以說出十幾種不同的答案,但其實他真的沒有想這麼多,圓形方形都沒有特別的道理,而只是單純順著感覺拍而已。這樣我不僅想起,以前在國中高中的國文課時,老師總能淘淘不絕的說出那些古文背後的道理,這到底是那些先人們的智慧呢?還是我們自己加油添醋的結果呢?不禁耐人尋味阿。

 

  女主角李雪蓮的設定,也是一個相當妙的腳色定位。一般我們看到的電影好人就是善,壞人就是惡,但李雪蓮卻存在著一種矛盾,我們好像很難由一種固定的立場,去看待這一整件事情。李雪蓮與丈夫口頭說好了離婚後再結婚,但離婚證書是確切的又不能說它無效,這樣子的一種衝突,好像都沒有辦法找到一個理由同情或不同情女主角。而且李雪蓮甚至為了得到他人的幫助,不惜獻出自己的肉體,以換得對方的幫助,原本想洗刷「潘金蓮」的污名,卻似乎又讓自己染上這一身黑。

 

  范冰冰:「就算她無理,我還是想為她爭出一點理出來。」

 

  整齣故事的起因,莫過於李雪蓮和秦玉河了離婚,但「許多人栽跟頭,沒栽在大字上,皆栽到小字上。」一件如此單純的事情,卻如同滾雪球般越來越大。一個村姑,卻可以撼動有錢有勢的政府單位,這就好像前幾年的黑箱服貿事件一樣,卻點燃了整個社會長期對於政府和國民黨的不滿,太陽花學運也因此展開。故事中可以看見,對於整個官僚體系的貪污與不滿,人人都想守住位子,卻又像踢皮球依樣互相推託。

 

  這是一部建立在虛幻基底下的真實建構,整部電影雖然都充斥著各種荒謬、可笑的事件,但那些人物、事件又太過於真實。電影中的場景、人物雖然離現實生活不遠,但圓形的構圖卻好像又把觀眾推離了一點。馮小剛導演這次實驗性的電影,不僅擺脫了以往用困境態度寫困境的常態,反而是以幽默態度寫困境。大膽採用非傳統式的構圖,更能夠凸顯另一種電影之美。

 

  我記得,馮小剛導演有這麼提到:「有營養的電影,不是白開水、果汁,而是一杯杜甫的酒。」也許,這就像是古人所說的:「醉翁之意不在酒」阿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oyoulike 的頭像
    doyoulike

    男子生活日誌

    doyoul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